2015年9月,“淮南市文博图五馆理事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会议批准了各馆事业单位章程、工作报告和年底前工作重点,标志着我市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正式运行。
“淮南市文博图五馆”,即淮南市文广新局下属淮南市文化馆、淮南市图书馆、淮南市博物馆、淮南市少儿图书馆、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淮南市文博图五馆理事会”,负责研究、审批五馆的发展规划、工作报告、法人代表任免等重大事项。
这次选择市文化系统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共设理事会,保证高效运转
考虑到全市文广新局下属只有五个馆,且五馆规模较小,最多人数仅27人,最少人数仅8人。如果按照传统思维分别设立理事会,要设立五个理事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整合资源,成立一个共同的管理层,管理五个法人。这样做一是减少理事会数量及理事配备、便于工作。特别是主管部门领导,避免一人身兼多个理事,交叉任职。二是五馆同为一个主管部门,工作具有共性,共同设立一个理事会便于人、才、物的协调、交流,充分利用。
二、由多方代表构成,力促科学决策
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其决策正确与否,决定了事业单位能否健康发展和公益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保证理事会决策科学公正,在选取理事时,一是理事尽可能多,为13人,以求集思广益,决策科学。二是尽可能引进不同身份、不同部门的、文化系统以外人员为理事,理事会由多方利益代表组成,尽可能做到决策公平。理事既有各法人单位行政负责人、职工代表、主管部门负责人,又有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服务对象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审计、纪委监察、人社等部门的代表。三是年龄跨度大,理事成员既有60多岁的,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保证决策能够代表不同年龄段的利益和想法。
三、选择基层试点,便于开展协调
作为市级单位,选择的“五馆”均为科级单位,级别不高,协调的对象主要是其主管部门,减少了难度和程序,便于把握进度,待到试点取得一定经验,有一定影响时,再向大型单位展开。那时阻力可能要小得多。当然,小单位的影响可能要小一些。但试点还是先易后难,不求一蹴而就。
四、选择合适部门,确保组织实施
在选择试点单位的同时,充分考虑主管部门实际。开展试点性的工作要和对方反复沟通、协调,选择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精明强干主管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具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试点工作就有了组织保证,才能确保实施,不至于半途而废。
五、积极做好宣传,争取支持理解
考虑到改革工作的难度,编办领导早在去年初就带领登记局的同志,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分别汇报关于开展文化系统法人治理结构的进展情况,开展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市登记局的同志更是反复和文广新局的领导及有关人员研究探讨开展试点工作的思路,多次和五馆负责人讨论开展法人治理结构的设想和措施。得到了文广新局从局领导到各馆法人代表的理解与高度支持。由于宣传到位,从上到下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使试点工作开展顺利。
淮南市编办登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