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医院法人自主权是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单位活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2013年7月,绥阳县人民医院作为遵义市第一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正式启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落实医院法人自主权,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事权回归,增添单位活力
绥阳县成立了县人民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以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构架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作为医院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医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重大事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政府职能部门简政放权,由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事业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意见》,明确了在人事管理、运行管理、机构编制管理、收入分配、财政支持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治理模式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制衡、密切配合,使得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管理更加有序高效,监督更加及时到位。政策支持意见的出台,为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促进事权回归,增添单位活力,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人权自主,激活内生动力
一是中层干部任免权下放,将医院中层干部由组织部门统一任免改为管理层提出任免建议,理事会决定任免。二是给予自主招聘权,医院自主确定年度编制使用计划,自主确定编制结构比例,自主确定内设机构及其领导职数,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政策规定自主招聘工作人员。三是打破用人上的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只要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工勤身份人员,也可聘到专业技术岗位,享受专业技术职务待遇,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内生动力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精神。
医院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引进瑞典皇家医学院研究生1名,引进了妇科、放射科、普外科、骨科副高以上医师4名,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措施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新开展了椎体成型术、关节置换、椎间盘微创手术等新技术项目,提高了诊治水平。另外,该院职工共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篇,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篇。
财权给力,提升整体效益
过去,医院在大型设备的购置方面没有自主权,购买医疗设备,院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后,还必须层层报告,多方协调,长时间等待审批结果,才能进入采购环节。一套程序走下来,快则十天半月,慢可能就是半年甚至更长。现在不一样了,理事会研究决定后,即可进入采购程序,减少了报批环节,缩短了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医院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鼓励适当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做到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建立财政支持长效机制,每年按财政增长比例适当增加对医院的预算。建立院长奖励基金,重点用于对优秀员工和对医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奖励。赋予重大支出决策权,不再实行过去的层层报批,全权交给理事会负责,理事会研究决定报送备案后,即可进入管理层执行落实。
在财政大力支持下,该院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更新和添置了西门子1.5T磁共振、西门子64排CT、乳腺钼靶机等医疗设备,提高了医技检查质量,增加了服务项目,拓展了业务范围,改善了住院病房环境,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环境的满意度。同时,积极推行药品零加率和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下调10%等政策,共优惠病人费用约48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在群众中的支持率。通过各项政策支持意见的落实,医院管理服务有效提升,硬件环境极大改善,业务收入由7893万元增至1.15亿元,实现了改革创新出动力显效益的目标。
绥阳县人民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走过了两年多的试点历程,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感悟,但是,如何将试点改革转变为发展红利,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在理事会功能定位、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等方面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瓶颈,期待顶层设计更加合理,配套措施更加完善。
(贵州省遵义市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