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政策法规 | 服务指南 | 登记管理机关 | 登记管理信息 | 登记管理论坛 | 设立登记 | 网上投诉  
2013年度
110000000019 中国气象局
时间:2014年06月30日

 

事证第   11000000001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3  年度)

 

 

 

 

 

 

单 位 名 称

中国气象局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中国气象局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  气象法规建设  气象行业规划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业务管理  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  气象宣传教育  国务院交办事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

法定代表人

郑国光

开办资金

34831(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收入)

举办单位

国务院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的规

定的执

行情况

2013年,各级气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各项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成效显著。由中国气象局承担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初步建成,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办指挥平台对接。联合住建部开展城市内涝预报预警与防治工作,联合交通部推进交通气象防灾减灾。联合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预报1757次地质灾害,避免大量人员伤亡。开展暴雨洪涝、台风、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试点工作,以及47个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试点建设。1102个县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建成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23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200个。新增681个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400个县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464个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气象信息站7.8万个,覆盖率87.4%。气象信息员60余万人,村屯覆盖率91.7%。农村大喇叭32.4万个,农村气象手机用户4000余万个,农村经济信息网覆盖31个省(区、市)1300多个县。全国成立气象服务涉农专家联盟1261个,推广示范农业气象适用技术362项,“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累计覆盖104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2012年增加54%。关键农时专题气象服务及时有力。全年粮食总产预报准确率达99.99%。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到87.6%77.1%82.3%。强天气预报TS评分较2012年提高15%。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24小时预报误差82公里,比2012年减少12公里。汛期降水气候预测评分达73分,比2012年提高3分。太阳活动预报和地磁活动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等多项重大工程气象保障。全年向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报送专题决策服务材料184期。全国气象官方微博“粉丝”超1365万。中国气象频道纳入“户户通”直播星播出,覆盖数字电视用户8400余万。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6.3分,较2012年提高0.1分。中国气象局启动应急响应22次、累计172天,全国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11.75万次。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较过去5年平均减少20%, 二是环境气象业务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推进。制定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全国环境气象业务,联合环保部门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县级以上气象机构均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雾和霾天气预警预报工作,加强重点城市环境气象观测业务,发布全国颗粒物监测日报。《近20年来我国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等专题服务报告受到各方关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挥气候变化基础性科技支撑作用,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中国气候变化监测公报》等。完成8个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评估。完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和华沙气候变化大会的参会工作。支撑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围绕排放峰值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推动中国气候服务系统建设。联合国家能源局实现风能资源详查成果和评价资料共享,完善覆盖全国的风能、太阳能辐射数值预报系统。编制3项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南,完成34个气候可行性论证机构确认评审和389个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三是全面启动全国气象现代化 现代气象业务加快发展。组织编制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和国家级气象现代化总体方案,制订省级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逐一审议国家级业务科研培训单位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气象现代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加快推进县级气象现代化建设,强化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圆满完成全国县级气象机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7601名事业身份人员完成参照公务员法登记,初步形成气象管理、业务、服务机构框架,这在气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继续推进现代天气、现代气候等业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气象业务。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和海洋气象服务试点,启动长江流域气象信息服 务共享系统建设。交通、海洋、水文、旅游等专业气象服务深入发展。建成农田小气候仪1096套、农田实景监测系统406套,1580个县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投入应用。开展268个沿海岛屿、港口和渔场的气象精细化预报,以及36个大城市暴雨雨强预报。开展全国集合预报产品业务应用。完善定量降水估测、预报和乡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规范降水预报分级和台风预报服务用语。改进极端气候事件监测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初步建立月内强降水过程预测业务。成功发射风云三号C星。新增1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完成高空加密气象观测试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进行重大调整,按照预报服务需求优化观测任务和业务流程,改革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航危报改革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同步实施。新型自动站、能见度仪、固态降水等自动观测技术和装备在1100多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建设运行。开展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业务试点。开发地面气象观测集成业务软件系统,实现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平台的自动化和集约化。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92.6%,较2012年提高4个百分点。完成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观测装备社会化保障。完成全国高空、辐射、元数据基础气象资料质量检查更正工作,发布818种基础气象资料产品。初步建立地面资料实时历史一体化业务流程。启动全球和区域大气资料再分析工作。卫星天气应用平台、卫星监测分析与遥感应用系统在全国各省(区、市)和部分地市推广应用。国家级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实现业务运行。启动国家级气象通信业务同城应急备份系统和中国气象数据网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职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资产

损益

情况

所有者权益合计(净资产合计)

年初数(万元)

期末数(万元)

52305.44

55370.79

受惩

奖评

估及

诉讼

投诉

情况

接受

捐赠

资助

及其

使用

情况

上年末

221

本年度

224

网上名称

 
         

填表人: 李瑞茹  联系电话:68409290  填报日期:20140326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10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京ICP备案:13022218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16 www.ljli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