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新华社战略转型和事业发展加快整体飞跃提升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四件大事: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社党组专门召开两次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梳理总结出十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2.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在中央督导组的全程指导督导下,严格按照活动总要求和“三个环节”步骤安排,聚焦“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扎实有序推进活动开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推动全社作风明显改进,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均大幅下降。3.积极探索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成功推出新媒体专线,初步搭建并不断完善新华通集成服务平台,构建了一批自主掌控、安全快捷的交互平台、应用终端和传播渠道,在工作模式、流程再造、产业发展途径、经销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部分实现全社新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地球绿飘带”“中国梦?聚焦棚改”“聚焦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自贸区”“改革时代人物志”“中国梦?追梦故事”等重大主题集成报道,为加快打造集成服务、推动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转型升级,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4.成功举办世界媒体峰会第二次主席团会议。会议通过了《世界媒体峰会章程》,决定了第三届和第四届峰会的承办机构、设立“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成果丰硕、反响巨大,进一步推进了峰会机制化常态化运作,扩大了我社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有利于我的良好国际舆论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事业科学发展,其他重点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 报道力建设取得新成绩。改进正面报道和主题宣传,创新中央领导同志活动和重要会议报道,进一步巩固中央新闻报道的优势地位。加强重大问题、社会热点跟踪监测调研和分析研判,“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专题调研两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长篇批示。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改进文风,推出国家领导人特写、综述等精品稿件,“新华视点”等重点栏目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加强采编业务管理和机制建设,强化报道安全特别是新媒体报道安全管理,报道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迈出新步伐。国际传播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成为国家在该领域的评估标准。积极推进海外阵地建设,驻外分社达180个,海外雇员近3400人。大力发展本土化终端,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对外传播终端平台。着力加强高端访谈、评论报道,深入推进外文专线改革,国际报道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进一步提高。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回应关切,着力增强针对性和贴近性,对外报道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深化与联合国所属机构合作和世界各国媒体合作交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关注文化遗产”全球公益行动,设立“红丝带报道奖”,我社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 全媒体业态建设更趋完善。新华网(CEC)新媒体产品体系日趋丰富,访问量和国际排名稳步上升。中经社控股(CFC)“新华08”努力拓展金融信息集成化服务模式,打造精华版多版本、个性化产品。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整体架构逐步形成,加强精品节目、名牌栏目建设,多渠道推进海外落地,国内落地工作也实现新突破。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CIC)大力推进新媒体发展战略,《中印尼友好》《中墨友好41年》等图片展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新媒体中心(新华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多个大型集成报道产品,实现各类新媒体终端平台全覆盖。“新华国际”等客户端项目取得突破。多媒体数据库改造提升工作稳步推进。社办报刊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出版社积极探索多媒体出版业务,在打造新型出版业态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新闻研究所着力加强智库建设、拓展研究广度深度,服务社党组决策和新闻报道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完善新华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建设,制订《工作规程》,完成第一批社属企业股权划转,全社资产管理和资金运作体制更加健全。成立新媒体中心(新华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步理顺五大公司与有关部门、单位、分社各方面的关系。深化社属企业和社办报刊改革,积极推进盘古搜索合并重组,加强市场化公司化资本化运作,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收入与业绩直接挂钩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调整完善对社办报刊和国内分社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机制对事业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