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认真谋划宣传报道工作,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宣传报道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我们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全力以赴在深入宣传上下功夫。2014年,我们持续在一版推出“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栏,集中宣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时评版策划系列评论,集中阐释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理论版开设专栏,集中刊发专家学者学习总书记讲话的体会文章。一年来,本报策划的专栏10多个,刊发的各类评论专论100多篇。我们还组织撰写了署名钟经文的报社编辑部文章,其中《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中央媒体中首次系统总结新常态的特征,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围绕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我们创立了“区域”专版,持续解读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做法和政策诉求。围绕宣传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我们不仅创立了“生态”专版,还在新闻版开设了“生态文明建设调研行”、《省部领导谈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是金,美丽乡村》等栏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中去审视和阐释,既宣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围绕总书记关于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我们策划了“舞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调研采访活动”,用全媒体方式持续3个月对西北5省区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的举措成效进行集中报道,并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暨经济日报大型采访调研活动汇报会”,与西北5省区的领导和各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并策划组织在阿斯塔纳全球经济论坛和生态文明贵州国际论坛上分别植入履行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分论坛,有效增进了与会国际人士对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和共识,体现了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围绕总书记关于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我们策划了专题研讨会和专题调研采访,推出了化解水泥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围绕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持续开设“中国梦我的梦”专栏,持续开设“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系列专栏,把国家民族的梦想与普通人的追梦故事、圆梦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把时代楷模的榜样作用与身边的凡人善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总书记关于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决策部署,我们一方面加快了新媒体产品形态的研发,另一方面加快了采编工作的流程再造,加快了全媒体编辑记者的培训力度、改进了考核办法,逐步形成了适应融媒体的一套采编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以版面创新助推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经济日报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作用,我们在广泛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2014年一版改进创新工作方案。经过一年来报社上下的共同努力,成效比较明显,社会各界给予充分肯定。一是认为经济日报自觉履行了中央党报“定海神针”、“风向标”的使命职责,导向要求、新闻规律、经济特色有机统一,体现了庄重大气的风格神韵。二是认为经济日报作为经济大报的特色进一步增强,经济宣传力度大,特别突出了对中央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和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的宣传阐释,突出了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解读,热点问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报纸的内容更加注重思想性、新闻性和专业性、可读性的结合。三是认为经济日报的版面语言创新力度比较大,特别是一版的经济特色和信息量比较突出,增强了经济日报作为中央党报和经济大报的辨识度。 坚持以融合思维打造新型媒体实现立体传播。2014年,我们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报社的传播能力建设。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集微博、微信、微视、移动客户端等多个发布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布局,同时逐步形成了适应融媒体的一套采编工作运行机制。目前,重点时政和经济新闻的发布基本形成了微博优先、网络跟进、报纸深度的综合报道方式,同时在重大会议和活动的报道中,也已形成了一支队伍为报网博三个平台提供内容的融合报道方式,进一步解放了新闻生产力,有效放大了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坚持以改革精神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和水平。我们围绕报道方式手段的改进创新,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总结创新经济日报时政报道的编辑规范。2014年国际国内大事要事频频,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访密集。习近平总书记的7次出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协成立65周年和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京召开,首个国家公祭日、首个国家宪法日等重大活动,我们从“瘦报”的特点出发,创新版式,逐渐探索时政报道的新样式,使版面有了新特点,在“千报一面”中脱颖而出。二是在突出主题宣传的同时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周年之际推出了“全面深化改革一年间”系列述评,在中央媒体中最早总结报道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前夕,我们推出了30个专版,图文并茂地展现了6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方面的重大成果,是中央媒体中成就报道力度最大版面最集中的。年终岁末,我们在中央媒体中最早连续推出“盘点2014”、“2014中国故事”专版,展示行进中国中的精彩故事。三是拓展和创新经济报道。不断丰富的改革实践、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涌现的新经济模式,为经济报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更为新鲜的素材。2014年我们着力在提升经济宣传报道时效性针对性权威性上下功夫,使本报的经济特色更加突出。尤其是对于经济形势的研判和分析,已经形成“月度数据有分析、季度数据有评论、年度数据有专家解读”的报道规律,还打造了“经济形势面面观”、“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纵横谈”、“正本清源理性看”、“经济热点面面观”等品牌专栏。比如,在半年数据出台之后,我们在“经济形势面面观”专栏推出“六个‘最’”系列报道,系统阐述了2014年经济发展的最强“刺激”、最足底气、最大亮点等,观点独到,传播效果很好。2014年经济形势报道的最大亮点,是我们抓住经济形势的最大特点“新常态”,做了大量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报道,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四是下大气力改进采访作风。2014年,我们继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加大了调研性报道的力度,不仅推出了“调研”版,还开设了“微调查”、“新闻追踪”等专栏,并调整了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引导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 与此同时,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有关政策,报刊出版导向正确,出版内容与规定的出版宗旨一致,刊发重大选题内容均履行备案手续,出版质量符合规定,无涂改、出租、出借《报纸出版许可证》的行为。报刊不存在超越业务范围、一号多报、一号多刊、转让出版权利等违规出版行为,一年中未发生因主报而引发的诉讼案件。因本报属中央级党报,社长、总编辑的学习事项由中央统一安排。刊载广告没有违法违规现象,经营中无任何违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