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政策法规 | 服务指南 | 登记管理机关 | 登记管理信息 | 登记管理论坛 | 设立登记 | 网上投诉  
2014年度
110000000018 中国地震局
时间:2015年06月01日

事证第   110000000018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中国地震局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中国地震局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依法管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防震减灾管理保障。 国家防震减灾发展战略拟定 国家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拟定与实施 国家防震减灾标准制定与实施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与计划 全国防震减灾科技管理 全国地震监测预报管理 全国防震减灾执法监督 全国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全国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科技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3

法定代表人

陈建民

开办资金

1484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收入)

举办单位

国务院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548

15294.8

网上名称

中国地震局.政务

从业人数

15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4年中国地震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全年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1.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22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5次,地震发生后,及时准确完成地震速报,提出应急处置工作建议,按照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震救灾新机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现场工作队赶赴灾区,协助灾区党委政府做好人员搜救、余震监测、趋势研判、次生灾害防范、烈度评定、调查评估、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为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地震监测基础更加牢固。进一步加强监测台网运行管理,继续开展台站优化改造和观测仪器更新升级,台网正常运行率和质量稳步提升。 3.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各级地震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党委政府,优化完善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应急专项检查和风险评估,加快救援队伍建设,强化救援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宣传对策,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北京、兰州基地全年培训救援骨干共181369人次。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联合国能力分级测评复测。 4.震害防御措施逐步夯实。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全年审定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5122项,开展社会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提升的示范试点建设,新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09个,建成11个防震减灾示范县。2014年新建地震安全农居90余万户,累计建成1040余万户,受惠人口达4000多万。地震安全农居在云南盈江、景谷等地震灾害中经受检验,减灾效果明显。 5.地震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大力推进。推进防震减灾科技基础工作,完成南北地震带南段地下精细结构探测。完成芦山地震科学考察,开展云南鲁甸地震等科学考察,深化对地震成因机理、发震构造及区域潜在地震风险的科学认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功主办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亚太地震应急演练,圆满完成援助萨摩亚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任务并正式移交,签署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 6.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更加深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首次纳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计划。与科技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与教育部联合召开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现场工作会,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覆盖24个省(区、市)的124个市县,受众达2亿多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陈贺永  联系电话:88015211  报送日期:2015051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85号  邮政编码:100010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京ICP备案:13022218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16 www.ljli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